!”
眾人倒已經習慣了老板的作風,投資金融產品,新時代集團一直有在做。至于區區8億港幣的投資,已經不算太大的投資了。
林祖輝的想法很簡單,明年還打算拿出10億港幣去美國購買寫字樓,采用首付兩成的方式,購買價值50億的寫字樓,大概相當于紐約曼哈頓的5幢30多萬平方尺的樓。
這個價格,只有中環的一半價格,因為美國這兩年寫字樓跌至低谷了。
經過兩個月的穩健經營,林祖輝驚喜的發現,國商銀行(香港)已經吸納了存款10億港幣出頭,雖然這里面大概有兩億多是朋友和合作伙伴支持的,但也足夠震驚整個業界了。
道理很簡單,國商銀行(香港)本身在兩個多月前的信譽是受損的,而每個月近4億的存款,幾乎是東亞銀行的水平了。
仔細分析一下,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原因有三個:
第一,林祖輝本身的名人效應,他是世界華人首富,在香港人眼里是資金實力雄厚的大財團主腦,信譽非常好。
第二,林祖輝在‘國商事件’中表現,讓市民佩服,更讓他們覺得信譽有保障。
第三,‘存錢送食油’的拉儲方案,非常的成功。存款兩萬港幣,只需定期一年就可以獲得一桶食用油,這就變相的提高了利息。這樣一來,即不得罪同行,又可以拉到存款。
林祖輝沒打算讓國商銀行(香港)發展太快,而是要求的一個‘穩’字,只有穩定,他才百分之百的購買到港府手里的‘海外信托銀行’。
在出售海外信托銀行之前,港府會派銀監處和匯豐銀行(準央行)的專員進行審核,只有表現‘穩定、穩健’,港府才放心將‘海外信托銀行’交給林祖輝。
道理其實很簡單,港府也擔心所托非人,再次發生擠提。一家銀行擠提不可怕,就怕發生‘多米骨效應’,甚至威脅到港幣匯率(雖然是固定掛鉤,但依舊可能導致港幣‘不值錢’)。
會議室里。
林祖輝繼續強調道:“我們目前依舊是穩定壓倒一切,保持充足的現金流,應對可能突發的情況!我個人這邊,依舊隨時可以提供20億港幣的現金作為后盾?!?
一眾高層真的非常驚訝,這位老板到底有多少現金??!香江人都知道,林祖輝先生除了擁有幾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外,還擁有一家私人投資公司,有人估計這家私人投資資產數百億港幣。
當然了,這也算不得什么,畢竟李超人的私人投資也有數百億;不過,李超人的私人投資都有負債,而林祖輝的私人投資公司負債卻只有16億港幣(投資花旗銀行)。
真正讓香港人震驚的是,林祖輝拿出了50億港幣的現金出來,這個就比較厲害了!畢竟李超人、李兆基、鄭裕桐這些人的個人投資,幾乎都會大量采用貸款來完成。
何昌鴻認真的說道:“原來的5000多名存戶,對我們的信心都非常強。一些人的存款到期后,都主動再次存在我們銀行,我們也通過媒體進行了宣傳?!?
林祖輝滿意的點點頭,這一招確實不錯!
“壞賬追回的情況如何?”林祖輝詢問道。
md,想起這事就氣人,一些海外的貸款收回,碰到了不少老賴。這讓林祖輝憤憤不平,他自己和債權人達成了友好的協議,分批支付債權人的債務,相當的爽朗。
反倒是欠國商銀行錢的借貸人,總是遇到老賴。
“有幾筆壞賬,借貸人看見我們準備打官司,主動表示分批償還,不過要求減免利息!”何昌鴻說道。
“答應他們,不過得再讓他們簽訂正式的還款協議!”
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,和那些海外的借款人打官司費時費力,不到萬不得已,還是不要的好!當年,林祖輝自己也做過讓澳門四家銀行直接將本金都砍掉九成,不過那是公司瀕臨破產,實在無法償還的原因。
通過和高層的討論,林祖輝覺得國商銀行(香港)一切都走向了正軌:存款穩定、持續的增加、原儲戶選擇信任、壞賬收回情況樂觀、債券人沒有鬧。
除此之外,發放貸款也開始有條不絮的進行。由于有林祖輝的資金擔保,國商銀行可以按照擔保的數額,進行‘超常發放貸款’,以此獲得盈利。
這次會議,林祖輝并沒有大談發展,談的最多就是穩定。就算以后將海外信托收購,并整合后,他也不會讓銀行跨越式發展。
他做銀行的根本目的,是方便自己發展‘投資銀行’,以后在國際金融產品中,信息更靈敏,交易渠道更多。